八旬教授趙德馨狀告中國知網維權事件仍在持續熱議。不少網友發出疑問:中國知網是否涉嫌壟斷?記者就此專訪了武漢大學競爭法與競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、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晉。
孫晉表示,“此次法院判決知網敗訴,說明知網的行為已違背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、平等、誠實、信用等價值?!?/strong>
數據庫對數字學術資源的壟斷,尤其是學術數據庫經營者通過“獨家授權”獲得的學術期刊獨家數字出版權,由此成為合法壟斷。
孫晉表示,學術數據庫提供的產品與一般商品不同,學術文獻是匯集了人類智力成果的重要載體,具有不可替代性,一旦學術文獻的版權資源形成壟斷,供給方式單一,經營者憑借這種壟斷優勢實施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,比一般商品市場領域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造成的危害更大。
在一般商品社會,若不存在市場壁壘,當經營者壟斷了某種商品并獲取高額壟斷利潤時,會促使其他潛在競爭者通過投入更多資本而進入市場與之競爭,該種商品的壟斷地位也會隨之被打破。然而,在學術數據庫領域,由于著作權法的保護,這種版權資源壟斷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排他性。
孫晉舉例,知識產品本身又具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,正如《自然》期刊無法取代《細胞學》期刊,當大型學術數據庫經營者相繼壟斷權威學術文獻的版權資源時,這些學術數據出版商在相關市場內便獲得了“超然”的地位,價格競爭機制難以發揮作用。
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,學術數據庫經營者便會肆無忌憚地提高其數據庫價格,這種高昂的價格不僅使公共資源受損,還抬高了這些期刊的受眾門檻,使得知識無法廣泛傳播,從而形成“知識壟斷”。
孫晉坦言,要認定知網是否實施了我國《反壟斷法》所禁止的壟斷行為,需要遵循反壟斷案件審查的一般思路,即相關市場界定、市場支配地位認定和濫用行為判定。
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在家中書房辦公,清理案頭書籍和資料。記者高勇 攝
在相關市場界定上,應當將涉案行為的相關市場界定為免費的文獻搜索服務市場,還是付費的文獻在線閱讀及下載市場,依然存在爭議。
在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上,2019年5月出版的一本法學期刊的論文上披露:中國知網全文期刊數據庫收錄了獨家與唯一授權期刊 3964 種,占我國期刊總量的43%;其中,核心期刊778 種,約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%;包含各學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194種,占前3名期刊總數的64%。與維普咨詢和萬方數據幾百種獨家期刊相比,中國知網顯然擁有顯著的知識產權優勢,其收錄的獨家期刊在數量、質量上都遠高過同領域的其他經營者。
最后,在行為是否存在濫用性上,則需要結合個案判斷知網在定價等行為中是否存在正當理由。
“一切壟斷都容易被濫用,這是萬古不易的經驗?!睂O晉坦言,“如果學術數據庫不再將版權保護作為激勵創新的催化劑,而是將其當作攫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手段,恣意濫用版權實施壟斷高價,破壞、妨礙并制約相關市場競爭,其濫用行為便不能逃脫《反壟斷法》的審查和懲治?!?/strong>
“反壟斷執法部門要對該社會熱點事件給予回應?!睂O晉建議。
來源: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鵬